知行编程网知行编程网  2022-04-16 14:00 知行编程网 隐藏边栏 |   抢沙发  3 
文章评分 0 次,平均分 0.0

作为 IT 行业的过来人,你有什么话想对后辈说的?

整理 | 深度学习这件小事
来自 | 知乎
仅作交流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文


作为 IT 行业的过来人,你有什么话想对后辈说的?
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12019918



  沈世钧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12019918/answer/604300790

40岁的老程序员,经验(教训)有不少,今天只说一点:“不要一味的迷恋所谓的管理,把当官作为职场唯一的追求。
我20年的职业生涯,总的来说,可以分为3个阶段:技术->管理->技术。
第一阶段,从实习生开始,不断“打怪升级”,最后到资深软件工程师。
第二阶段,从team leader到开发经理,然后困惑、恐惧,最后果决的从管理岗退出。
第三阶段,也就是现在,重新做回技术岗(技术专家)。
现在,虽然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,但心里却安定了很多。所以,对管理的认识,我不仅有自己的思考,更有切身的体会。
中国人都有“官本位”的思想,好像在职场上,不混个一官半职,就有多丢人似的。但是,大家一定要明白,在企业里做官,不像在体制内,只要不违法乱纪,不犯大的错误,基本不会丢掉乌纱帽。
在企业内,尤其是私企。且不说面对激烈的内部的斗争,失去职位。即使你总能“八面玲珑”的应对各种关系,但也控制不了你所在的事业部、所在的公司、甚至是所在行业的衰退。而应对衰退,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裁员。
别以为企业裁员只裁一线,不裁管理层。很简单的道理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市场没有了,员工没了,要领导有什么用?
以我所在的公司(500强外企)为例。10年时间,大大小小的裁员经历至少5起以上,每次裁员都是以部门为单位,领导和员工一起滚蛋。之后我观察,面对失业,管理层往往比普通员工更加悲惨,真是“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”。
而之所以更悲惨,除了因为金字塔结构,管理岗本身少外,还有更深层的原因。
对绝大多数中级管理职位来说,无论是个人的价值,还是地位,都严重于依赖所在的组织,以及其中的title。一旦离开这个公司,失去了对应的title,这些管理者一瞬间就会失去所有光环。真真的应了那句话:“公司有名我无名”。
在职场上混,尤其在中国,中年危机是每个职场人挥之不去的阴影。在有效应对中年危机的因子中,最核心的就是要拥有“硬实力”,要自带光环。
在这一点上,作为一名技术人员(例如软件工程师),精通技术,虽然不敢说自身硬如铁。但好在技术是一个容易说明白,也容易证伪的东西。因此,只要社会还在发展,企业对生产力还有需求,技术人员就很难彻底失业,不过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——只要价钱合适,总还是有口饭吃的。
但是,做管理就不一样了。因为管理是相对“务虚”的东西,所依赖的更多是大家津津乐道的“软实力”(包括交流能力、协调能力等)。当然,软实力对任何职场人来说都非常有价值,即使对纯技术人员依然如此。但是,软实力最大的缺陷就在这个“软”字上面。因为它不容易展现,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。
而且很多所谓的软实力,在很多程度上,严重依赖于所在公司和文化,甚至是有些公司会“因人设岗”。这样的管理者一旦离开所在的公司,价值一定会出现断崖式下降。
我听过一个例子。
行业著名公司空出一个高级管理岗。刚好那段时间,公司的高层也想搞一下“先进文化”,敞开胸怀引入先进血液,因此,就通过猎头公开招聘。一时“应者云集”,其中不乏大小公司的各种CXO。但问题是,不像招聘技术,“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”(包括面试题,上机操作,专利和论文展示)。
而招聘管理,更多就是靠以往的成绩。但问题是,这些成绩有多少是管理的因素,又有多少是其他因素(例如行业红利、公司的行业地位)。这些都不是简简单单通过面试能说清楚的。
因此,这个职位连续从外边招聘几个经理,最后都证明非常“不上道”。没办法,最后还是从内部提拔了一个来补充。
就这一点,以我们公司为例,老牌的五百强企业,对普通的中高级管理岗,也始终坚持从内部提拔。至少我眼力所及,在公司服务的10年时间里,还没见过一个空降的中级管理岗。
而且,管理岗,在某种意义上说,就是一条“断头路”。
做技术的,可以转管理,可以转架构,也可以转教学。但是反过来却不成立,尤其是在一日千里的IT行业,脱离技术,最多只用3年,技术基本也就“废”了。因此,所能做的,只能是在管理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。
我们都知道,应对职场危机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制定ABC计划。也就是以当前工作为A计划,一旦遭遇不幸(例如裁员、年龄歧视等),能够补上B计划,B计划不行再上C计划。
例如对一名资深软件工程师来说,A计划是当前工作,B计划可以是架构师,C计划又是培训师。虽然不敢说万无一失,但通过个人努力,这条道路完全是可以实现的。因此,在很大程度上,命运还在自己手中把握着,但对一名经理来说。失业之后,因为市面上公开的管理岗非常少,再加上久疏技术,大部分人能做的也就是创业一条路。但创业成功有多难,估计大家心里都有数:“九死一生”都不足以形容。
当然,在职场上混,永远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,无论是做技术,还是做管理。但是从长远看,做管理却更不安全。
这篇文章,我的意思绝不是说劝大家一定不要走管理这条路。只是说不要一味的迷恋它,美化它。这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,也大概是公平的,你得到一些,也必然会失去一些。
就普通人来说,选择技术这条路一直走下去,虽然在人前可能不那么光鲜,但好在这条路却稳很多。而且,好不好,适不适合自己,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,正如禅家所言:
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
  小爝超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12019918/answer/605105387
  • 不要盲目迷信技术氛围好的团队,好的技术氛围的建立在于自己,而不在于别人。

  • 不要约束自己在某一个领域和语言的学习。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。

  • 技术管理和技术专业不是一个选择问题,而是判断问题,什么时候更适合做什么。

  • 新技术焦虑每个人都有,但是记住人生是长跑。

  • 学会敬畏自己不懂的专业和人,学会在技术探讨上平等交流,学会从优秀的人身上快速吸收技能。

  • 总结是帮助自己成长的过程,每个it人都要有规律的总结自己。

  • 开拓眼界,不局限于小技术圈子,语言,公司,国家,项目,优秀的人。

  • 主动高效,被动低效。

  • 作为技术人员,要学会了解自己在商业公司里属于业务的哪一环,了解自己的产值和生产价值,了解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方式,才能更好地帮自己在公司里找到合适的定位。

  • 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• 直接领导一定某些方面和自己属性一致。

  • 勤是能补拙,但是同等条件下,还有性格,运气等成分,有时候更重要。

  • 做对人和做对事,选做对的事。落地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。

  • 独当一面和无中生有是不同阶段的能力。

  • 信任的力量很强大,单打独斗在哪都不合适。

  • 学会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。

  • 生活和工作要分得开,劳逸结合。

大概这么多,想到再补。


  马力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12019918/answer/608748383

1. 抓紧挖掘 IT 和互联网的红利
IT 和互联网行业的定义,既包含腾讯、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,也包含华为等硬件、信息技术公司,还有类似 IBM 等面向企业的软硬件服务公司,等等。
和几个在技术圈和产品圈很资深的朋友聊天,我和他们半开玩笑的说,要认清楚,大家今天取得的成绩,未必仅仅是自己的因素,尽管很多做专业工作的朋友,容易认为自己的前进,都是因为产品、技术、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。比如,过去和现在的 IT、互联网红利,让大多数都搭了一班好车。
IT 互联网火热了,CS 人才火热了,等等,这个说法,从十几年前就有很多家长、老师在说,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。很多人看不清楚的,是这是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的巨大转型,是生产力上的变化,而不仅仅是一个专业与否。
现在红利仍然存在,尽管没有之前速度那么快,但是体量更大了。如果已经置身这个行业,要抓紧跟上步伐,有机会不要错过。不要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,这是一个时间差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互联网如钢筋水泥和公路大桥一样普遍,各个职业上的红利差异就没这么大了。
2. 能力边界得越来越宽
专精一个方面是不错的,这是我们说的专注。但是,我们会发现这个领域变化太快,很多时候不是你的原因,是趋势和浪潮决定了,突然某个时间点,你还在奔跑,但是赛道变了。
以前有朋友说,他们在做视频播放软件,在技术、市场等方面都做的越来越深入,终于做的差不多了,才发现自己面临的对手不是其他软件,而是在线视频播放。
你的专业能力,如果只在一个赛道,就可能有类似的风险。
随着你的发展,能力边界应该越来越宽,更新,拓展,找到新的领域,增加自己的护城河。
3. 警惕自己的体制耦合度
当你在一家大公司、某个产业呆的久了,会发现自己的很多能力,其实和这个体制耦合度很高。比如你很熟悉一些业务问题,但是这些问题是体制特有的。
等某一天你真到了外面,一下子发现自己没法办法适应。
比如之前有个例子,一个人在某家业内知名的公司很多年,待续也很好,但有一天不得不离开,这时候发现,自己的技术,对于一些生产线的熟悉,都是这家公司特有的,在别的地方没有用武之地。这时候就很尴尬,不上不下。
4. 平台高和能力强不成正比
一些时候,你能做成很多事,未必是你能力有多强,而是因为你站的高。
一些朋友在很好的公司里,能做的很不错,于是认为自己出来也能做的很好,结果却发现自己丧失了很多资源之后,连最基础的事情可能都做不好。
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,往往我们都容易高估自己真实的能力和对环境过于乐观。
完—
为您推荐

从6万用户评论中,选出23门全世界最好的CS免费课

GRE作文用AI打分,已经20周年了:AI给中国考生的分数,远高于人类打分

这位90后学霸,即将任教麻省理工
南京大学「自然指数」超越清华北大,位列全国高校第一、世界第七,突显学术实力
【微软】AI-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简明教程

本篇文章来源于: 深度学习这件小事
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知行编程网
知行编程网 关注:1    粉丝:1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写

发表评论

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
扫一扫二维码分享